生产中常根据加工条件按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原则,来确定刀具寿命和拟定工时定额。这个试验是工艺标准化的重大先例,也是过程控制的重大先例。制定工艺标准以提升效率、稳定质量。
金属切削原理
金属切削原理:
研究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相互作用和各自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设计机床和刀具、制订机器零件的切削工艺及其定额、合理地使用刀具和机床以及控制切削过程时,都要利用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成果,使机器零件的加工达到经济、优质和高效率的目的。
泰勒提出的刀具寿命和切削速度之间相互制约的经验公式为vTn=c式中T为刀具寿命(分);v为切削速度(米/分);n和c为常数(与切削条件有关)。生产中常根据加工条件按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原则,来确定刀具寿命和拟定工时定额。
钢铁切屑试验:
1880年秋,泰勒及助手们为了测定切割钢材时所使用工具的最佳角度和形状及恰当的速度以提高作业效率,他们策划了一个6个月的金属切削方法的测定工作,这即是著名的钢铁切削试验。这个试验是工艺标准化的重大先例,也是过程控制的重大先例。
制定工艺标准以提升效率、稳定质量。
作业标准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大幅提升了作业一致性,也就相应地提升了作业过程的稳定性,从而更高效地保障了质量。
金属切削原理及其刀具图书目录
金属切削原理深入解析,掌握核心知识
1. 切削运动与刀具构成
§1.1 切削运动揭示了加工过程中的基本动态;
§1.2 刀具切割部分的组成要素,理解其结构至关重要;
§1.3 刀具角度,包括法剖面和进给剖面坐标系,影响切削效果。
2. 刀具材料的选择
§2.1 材料性能要求,如硬度与耐热性;
§2.2 高速钢与硬质合金,是常见的刀具材料;
§2.3 其他特殊材料,根据需求灵活运用。
3. 切屑形成与影响因素
§3.1 切屑形成过程,涉及金属变形原理;
§3.4 积屑瘤控制,影响切削效率和工件质量。
4. 切削力与温度分析
§4.1 切削力来源及测量,影响因素包括工件材料;
§5.3 切削温度分布,对刀具和工件有显著影响。
5. 刀具磨损与耐用度
§6.1 磨损形式及原因,磨钝标准决定更换时机;
§6.4 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决定性作用。
6. 已加工表面质量
§7.2 粗糙度与表面处理,影响加工精度。
7. 切削加工性与切削液
§8.1 加工性评估方法,材料特性与加工选择;
§9.1 切削液的作用,选择与使用策略。
8. 刀具参数选择与用量优化
§10.1 前角与刀具设计,考虑切削效率;
§11.2 切削用量平衡生产率与成本。
最后,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和工具,将助你提升金属切削实践的效率和质量。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目录
第一章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定义第一节 切削运动和工件表面
第二节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第三节 切削要素
第二章 刀具材料
第一节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第二节 常见刀具材料
第三节 其他刀具材料
第三章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切削变形
第二节 切削力
第三节 切削温度
第四节 刀具磨损
第四章 金属切削基本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切屑控制
第二节 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第三节 切削液及其选用
第四节 已加工表面的质量
第五节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第六节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第五章 车刀
第一节 车刀的分类
第二节 焊接车刀
第三节 可转位(刀片)车刀
第四节 成形车刀
第六章 钻削与孔加工刀具
第一节 孔加工刀具分类
第二节 深孔钻
第三节 钻削与麻花钻
第四节 铰刀
第五节 镗刀
第六节 孔加工复合刀具
第七章 铣削与铣刀
第一节 铣刀的分类及铣削
第二节 硬质合金面铣刀
第三节 尖齿铣刀
第四节 成形铣刀
第八章 其他刀具
第一节 拉刀
第二节 齿轮刀具
第三节 螺纹刀具
第四节 自动线和数控机床刀具
附录 本书采用的名词、术语和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