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区的温度分布情况,须用人工热电偶法或红外测温法等测出。用自然热电偶法测出的温度仅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适用于以火焰切割及等离子切割作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
金属切削加工的特点
工件与刀具之间要有相对运动,即切削运动;刀具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切削性能;刀具必须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即切削角度等。金属的切削加工过程是通过机床或手持工具来进行切削加工的,其主要方法有车、铣、刨、磨、钻、镗、齿轮加工、划线、锯、锉、刮、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等。
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有很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现象和规律,这些现象和规律是学习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共同基础。
切削温度
切削过程中切削区各处的温度是不同的,形成一个温度场切屑和工件的温度分布,这个温度场影响切屑变形、积屑瘤的大小、加工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和刀具的磨损等,还影响切削速度的提高。
一般说来,切削区的金属经过剪切变形以后成为切屑,随之又进一步与刀具前面发生剧烈摩擦,所以温度场中温度分布的最高点不是在正压力最大的刃口处,而是在前面上距刃口一段距离的地方。切削区的温度分布情况,须用人工热电偶法或红外测温法等测出。用自然热电偶法测出的温度仅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
金属切削加工及装备内容简介
金属切削加工及装备教材是一本专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机械制造专业设计的教学参考书,旨在融合“金属工艺学”等多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教材以机械加工基本原理为主线,共分为8章,详细涵盖基础知识、刀具材料、切削过程、基本理论应用、典型加工方法、机床概论以及表面加工等内容。第一章概述了金属切削技术的发展历程、机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简史,以及课程的学习方法。接下来的章节深入探讨了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如切削运动、工件表面和刀具几何参数,以及刀具材料的选择,如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等。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在第四章详述,涉及切削变形、切削力、热效应和刀具磨损等。第五章则重点讲解切削理论的应用,如切屑控制、工件材料加工性分析等。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各种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钻镗、磨削等,以及相应的刀具选择和自动化生产技术。
第七章概述金属切削机床,包括各种类型机床的介绍,而第八章则专门探讨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如外圆、孔内圆、平面和异型面的加工。教材以实践为导向,内容精炼,适合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普通高校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钢板切割的钢板切割工艺
切割下料标准1.范 围:本标准适用于原材料切割下料的加工过程。适用于以火焰切割及等离子切割作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用于切割下料的钢板应经质量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其各项指标满足国家规范的相应规定。
2.1.2钢板在下料前应检查钢板的牌号、厚度和表面质量,如钢材的表面出现蚀点深度超过国标钢板负偏差的部位不准用于产品。小面积的点蚀在不减薄设计厚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焊补打磨直至合格。
2.1.3在下料时必须核对钢板的牌号、规格和表面质量情况,在确认无疑后才可下料。
2.2施工设备及工具:
2.2.1切割下料设备主要包括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直条切割机、半自动切割机等。
2.2.2在气割前,先检查整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和工具全部运转正常,并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运行,而且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持。
2.2.3检测及标识工具分别为:钢尺、卷尺、石笔、记号笔等。
3.切割操作工艺:
3.1在进行自动切割时,吊钢板至气割平台上,应调整钢板单边两端头与导轨的距离差在5mm范围内。在进行半自动切割时,应将导轨放在被切割钢板的平面上,然后将切割机轻放在导轨上。使有割炬的一侧面向操纵者,根据钢板的厚度选用割嘴,调整切割直度和切割速度。
3.2根据自动切割及半自动切割方式的不同,调整各把割枪的距离,确定后拖量,并考虑割缝补偿;在切割过程中,割枪倾角的大小和方向主要以钢板厚度而定,割嘴倾角与割件厚度的关系及切割余量如下表所示:
割嘴倾角与割件厚度的关系
割件厚度 <10 ≥10
倾角方向 后倾 垂直
倾角度数 10°-15° 0°
钢板切割余量表
切割方式 材料厚度mm 割缝宽度留量(mm) 备注
气割下料 ≤10 1~2
10~20 2.5
20~40 3.0
40以上 4.0
在进行厚板气割时,割嘴与工件表面保持垂直,待整个断面割穿后移动割嘴,转入正常气割,气割将要到达终点时应略放慢速度,使切口下部完全割断。
3.3根据板厚调整切割参数,切割参数包括割嘴型号、氧气压力、切割速度和预热火焰的能量等,工艺参数的选择主要根据气割机械的类型和可切割的钢板厚度,对未割过的钢板,应试割同类钢板,确定切割参数,同时检查割咀气通畅性。
3.4气割前去除钢材表面的污垢,油脂,并在下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利于熔渣的吹出。气割时,割炬的移动应保持匀速,割件表面距离焰心尖端以2~5mm为宜,距离太近会使切口边沿熔化,太远热量不足,易使切割中断。
3.5在进行厚板切割时,预热火焰要大,气割气流长度超出工件厚度的1/3。割嘴与工件表面约成10°~20°倾角,使零件边缘均匀受热。
3.6为了防止气割变形,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6.1在钢板上切割不同尺寸的工件时,应先切割小件,后割大件;
3.6.2窄长条形板的切割,长度两端留出50mm不割,待割完长边后在割断,或者采用多割炬的对称切割的方法。
3.6.3直条切割时应注意各个切割割嘴的火焰强弱应一致,否则易产生旁弯。
4.热切割质量控制
4.1切割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影响切割质量的因素,保证切割的连续性。
4.2工艺参数对气割的质量影响很大,常见的气割断面缺陷与工艺参数的关系如下所示:
气割表面缺陷和原因分析
缺陷类型 产生原因 图示说明
切割面粗糙 a、切割氧压力过高
b、割嘴选用不当
c、切割速度太快
d、预热火焰能量过大
切割面缺口 a、切割过程中断,重新起割衔接不好
b、钢板表面有厚的氧化皮、铁锈等
c、切割机行走不平稳
切割面内凹 a、切割氧压力过高
b、切割速度过快
切割面倾斜 a、割炬与板面不垂直
b、风线歪斜
c、切割氧压力低或嘴号偏小
切割面上缘呈珠链状 a、钢板表面有氧化皮、铁锈
b、割嘴到钢板的距离太小,火焰太强
切割面上缘熔化 a、预热火焰太强
b、切割速度太慢
c、割嘴离板件太近
切割面下缘粘渣 a、 切割速度太快或太慢
b、 割嘴号太小
c、 切割氧压力太低
5.热切割件检验指标:
5.1气割完毕后,应对钢材切割面进行检查,其切割面应无裂纹、夹渣和大于1mm的缺棱,检查方式为外观检查。
5.2气割完毕后,应在切割件上注明工程名称、零件编号及所属班组。
5.3切割后零件的外观质量应作为常规项目进行检查,如切割后零件的外形尺寸、断面光洁度、槽沟、断口垂直度、坡口角度、钝边高度、局部缺口、毛刺和残留氧化物;气割后零件的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气割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备 注
零件宽度,长度 ±2.0 手工、半自动、直条
±1.0 数控切割
切割面平面度 0.05T,且不大于1.5
割纹深度 0.2
局部缺口深度 1.0
与板面垂直度 不大于0.025T
条料旁弯 不大于3mm
坡口角度 ±2.5°
钝边 ±1.0mm
5.4无论是利用多头直条及数控切割进行主材下料或利用半自动切割进行小件加工、坡口加工,切割断面上深度超过1mm的局部缺口、深度大于0.2mm的割纹以及断面残留的毛刺和熔渣,均应给予焊补和打磨光顺。
5.5主材切割完毕后,应进行标识,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构件编号、构件规格、构件材质及所属钢板的炉批号。
简述金属切削加工的特点
金属切削是现代机械加工的一样基本工艺,简单来说是用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从而获得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合乎要求的零件的加工过程。常用的设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金属切削的特点有:
1.加工形式多样:车、铣、刨、磨、钻、镗、齿轮加工、划线、锯、锉、刮、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都属于金属切削的范畴,有着共同的现象和规律。
2.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切削热,金属切削过程中必不可少切削液。
3.金属切削需要刀具的参与。
简单总结这些吧,还有哪方面的疑问欢迎追问,如果解决了您的疑问欢迎采纳哈
Thanks♪(・ω・)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