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是保证机加工切削过程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的材料、热处理状态、加工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变化,切削要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与某一工序的切削用量有密切关系的刀具寿命,一般分为该工序单件成本最低的经济寿命和最大生产率寿命两类。在3要素中加大吃刀深度,而其余2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提高生产效率最为显著。
切削三要素
切削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是保证机加工切削过程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的材料、热处理状态、加工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变化,切削要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加工过程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切削要素,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规程。
与某一工序的切削用量有密切关系的刀具寿命,一般分为该工序单件成本最低的经济寿命和最大生产率寿命两类。按前者选择的切削用量称为最低成本切削用量,这是通常使用的;按后者选择的切削用量称为最大生产率切削用量,一般在生产任务紧迫时使用。
什么是切削三要素?
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是切削过程中的三个关键参数,通常被称为切削三要素。这些参数对于确保机械加工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在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时,必须考虑到工件材料、热处理状态、加工特性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切削条件的不确定性。刀具的寿命与切削参数密切相关,通常分为经济寿命和生产率寿命两种类型。最低成本切削参数是基于单件成本最小化的选择,通常为标准选择;而最大生产率切削参数则是在生产任务紧迫时采用的。
在确定进给速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当工件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选择较高的进给速度,一般在100至200毫米/分钟之间。
2. 在切断、加工深孔或使用高速钢刀具时,宜采用较低的进给速度,通常在20至50毫米/分钟之间。
3. 加工精度或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时,应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同样推荐在20至50毫米/分钟之间。
4. 在刀具的空行程中,尤其是进行远距离“回零”操作时,可以根据机床数控系统的设定,选择最快的进给速度。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关于切削的词条。
切削3要素有哪些,先定那个参数?为什么?
切削3要素包括吃刀深度、走刀量和切削速度,先定吃刀深度。在3要素中加大吃刀深度,而其余2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提高生产效率最为显著。切削要素包括什么?
切削三要素:
1、切削速度;
2、进给量;
3、被吃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