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或风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
常见的金属切削机床有哪些
常见的金属切削机床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以及数控机床。以下是这些机床的详细介绍:1. 车床:车床是最普遍的金属切削工具之一,主要加工轴类、盘类等旋转体零件。它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来进行切削,能够车削外圆、内孔和端面等。
2. 铣床:铣床用于加工平面、沟槽和齿轮等零件。它采用旋转的刀具进行切削,能够执行多工位加工和组合加工等复杂任务。铣削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3. 钻床:钻床专门用于在工件上钻孔,能够加工各种类型的孔,包括浅孔和深孔。钻床利用钻头进行切削,以在工件上形成孔洞。
4. 磨床:磨床用于工件的精细加工,如研磨和抛光。它使用旋转的砂轮进行切削,以达到高精度和高质量的加工要求。
5. 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高度自动化的机床,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来实现对工件的精确加工。它能够完成复杂的加工任务,如多轴联动加工,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模具制造等行业。
这些机床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处理各种金属加工需求,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切屑分为哪几类?
1、带状切屑:在切削过程中,如果终滑移面上的滑移尚未到达破裂的程度时,则形成连续不断、外表面呈毛茸状而内表面光滑的带状切屑。带状切屑是在精加工时最常见的一种切屑。 在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切削速度较高,切削层厚度较小,刀具前角较大和刃口锋利时,往往产生这类切屑。
2、节状切屑:节状切屑是在终滑移面上的滑移较充分,而达到破裂的条件下形成的。节状切屑有不贯穿的裂纹,外表面呈锯齿形,内表面光滑。这类切屑大都在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层厚度较大,刀具前角较小的情况下产生。
3、粒状切屑:当裂纹贯穿整个切屑层,使切屑成为梯形状的单元体分离,则形成粒状切屑 (又称单元切屑)。粒状切屑在加工塑性差的金属材料,切削速度低,切削层厚度大,刀具前角较小的情况下产生。
4、崩碎切屑:切削脆性金属(如铸铁等)时,由于材料塑性很小,金属表面层在刀具的切割和推挤下产生弹性变形和极微小的塑性变形后,便脆性碎裂而形成崩碎切屑。工件材料越硬脆,刀具前角越小,切削层厚度越大时,就越容易产生这类切屑。
扩展资料:
常见的切屑控制处理方法: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车削速度的选择主要受刀具耐用度的限制,而刀具耐用度又取决于刀具的磨损情况。车削速度、进给量和走刀量等切削用量的值都应比车削普通钢材适当减小。
2、合理选择刀具
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合理选择夹具
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4、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
常见的不锈钢切割方法有哪些?
不锈钢切割常用九种方式1.高压水射流水刀水切割
2.步进式冲裁
3.铡刀剪
4.圆盘剪
5.锯
6.砂轮切割
7.激光切割
8.等离子弧切割
9.手动剪切
不锈钢主要分类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
1、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这类钢能抵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也可制作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气轮机零件等。
2、奥氏体不锈钢:
含铬大于18%,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耐蚀性能和无磁或弱磁性,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另外还可用作不锈钢钟表饰品的主体材料。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或风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3、奥氏体 - 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4、马氏体不锈钢:
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马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较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这类钢是在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的。锻造、冲压后需退火。